泄密害国必受追究
近年来,有关部门立案查处的泄密案件数量逐年上升。泄密案件与资格考试紧密联系,故意泄密所占比例大,35岁以下涉案人员比重较大。犯罪手段的电子化、网络化趋势明显。管理漏洞、保密意识差、利益驱动、现代化手段泄密、境外敌对势力的刺探窥视,是造成失密、泄密案件频发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境外情报机构以提供学费、课外兼职、学习外语为缘由,用金钱诱使大学生甚至中学生参与情报搜集、分析和传递。据报道,许多涉案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向境外组织和人员递交报告、资料和照片是在犯罪。近些年来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通过网络勾联渗透策反的年轻人居多,甚至不乏涉世未深的在校学生。
由于个别学生安全意识不强、社会经验不够丰富,有的还需要寻找一些经济来源以支持学业。多数学生在网上求职或网聊过程中易被境外间谍盯上,间谍们会用做兼职、发调查问卷之类的名目去吸引学生,以金钱诱使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甚至中学生参与情报搜集、分析和传递。
间谍刚开始提的要求一般都比较简单,他们可能先让学生去图书馆查查资料,或者搞个调研,提供丰厚的酬金,慢慢让其产生依赖,然后再安排搜集、窃取情报的任务。当学生对这种快速的收益上瘾后,间谍机构将进一步安排更有针对性和机密性的信息搜集任务。如果学生不从,对方会威胁将此前的联系内容和金钱交易报给中国安全部门。
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黑客攻击不断破坏保密工作,病毒、蠕虫、木马等入侵方式让人焦头烂额,违规外联和非法接入等更让人防不胜防。例如,2016年,名为“影子经纪人”的黑客组织号称入侵了与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密切相关的“方程式组织”,并获取大量漏洞信息和黑客工具。此外,智能手机拍照、录像、录音、定位和无线功能越来越强大,也给保密工作带来了挑战。
。
警钟:高校泄密案例
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传统的保密工作模式带来巨大冲击。国际国内安全和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国际网络空间对抗日趋激烈,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都使高校保密工作发生深刻变化。
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传统的保密工作模式带来巨大冲击。国际国内安全和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国际网络空间对抗日趋激烈,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都使高校保密工作发生深刻变化。
案例
01
2001年3月,某大学科技处副处长田某与副教授周某携带装有大量涉密软盘的密码箱,到北京申报“十五”科研项目。两人乘飞机返回后,发现密码箱丢失。箱内有国防军工科研项目的机密级、秘密级资料,还有2份机密级文件。
案例
02
2002年2月,华北某学院教师刘某将涉密科研项目申请书(秘密级)在互联网上用电子邮件传递。6月,另一名教师将7项涉密科研成果(秘密级)用电子邮件传递。教师王某将两篇内容涉密的文章用电子邮件传递。学院给予三起泄密事件的责任人行政警告处分,并通报批评。
案例
03
2012年4月,徐某考入广东某重点大学,因为家里经济不太宽裕,他便在QQ群里发了求助帖“寻求学费资助2000元”。不久,徐某在网上认识了“Miss Q”,对方表示愿意提供帮助,但条件是为客户“搜集解放军部队装备采购方面的期刊资料”。 徐某所谓的“调研”工作就是到军港拍摄军事设施和军舰,到船厂观察、记录在造在修船舰的情况,并将有船舰方位标识的电子地图做成文档,提供给“Miss Q”。
(摘自有关部门官方网站,人物为化名)
防范未然严管国家秘密载体
常见的国家秘密载体包括:含有国家秘密的纸质文件、光盘、硬盘、录像带等。它们是国家秘密的主要存在形式,也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和境外情报机构窃密活动的主要目标。
国家秘密载体管理的六个环节
1.收发环节
履行清点、编号、登记、签收等手续,专人管理,台账清晰。
2.传递环节
国家秘密载体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者指派专人传递,绝密级涉密载体必须二人护送。
3.复制、摘录、引用、汇编环节
严格履行报批登记手续,复制、摘录、引用、汇编件视同原件管理。
4.维修环节
国家秘密载体原则上由本单位技术人员维修。
5.携运环节
国家秘密载体不得带至公共场所,不得擅自携带出境,不得通过普通邮政、快递寄送。
6.销毁环节
国家秘密载体不得擅自销毁。应清点、登记后,送交专门的销毁工作机构等,由专人现场监销。
让科技为网络通信保驾护航
信息时代,科技在保密工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窃密与反窃密斗争主要表现为高技术的抗衡。必须提升网络和通信的安全管理水平。坚持涉密计算机与外界物理隔离,他人的计算机或U盘可能连接过互联网,或被植入特种间谍窃密程序,或感染了病毒。随意将他人计算机或U盘上的文件、资料拷贝到涉密计算机上,可能被植入间谍程序或感染病毒。
必须加强保密科技创新。涉密系统应尽可能采用国产设备,早日用自主研发的产品取代国外产品,从根本上维护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安全,让“黑客军团”望而兴叹。
必须掌握日常保密技术防范常识
1.不将涉密计算机及配套设备接入互联网。
2.不在涉密计算机与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优盘、移动硬盘等。
3.不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将互联网、非涉密计算机上的数据复制到涉密计算机。
4.计算机等设备的口令不能为空或过于简单。
5.不将无线外围设备(无线鼠标、无线键盘等)用于涉密计算机。
6.不在涉密场所中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配备和安装视频、音频输入设备。
7.不使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或是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计算机(如家用笔记本电脑)处理涉密信息。
8.不将手机带入重要涉密场所。
9.不使用普通传真、电话和手机传输或谈论涉密信息。